
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将成为我国实现能源转型发展、‘3060’碳排放目标的主力军,同时风、光发电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给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带来严峻考验。针对新能源发电场站,储能系统可实现能量的时移,采用新能源+储能方式,辅助可再生能源并网,有效解决弃风弃光限电问题,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瞬时功率变化、减少对电网冲击;跟踪计划调度,提高并网可控性;提高发电预测精度,提升并网友好性。结合各地考核政策、对调峰调频需求程度、时间尺度对储能技术的要求、功率预测、储能配比、安全性、项目经济性,提供灵活的新能源+储能解决方案。
-
电网友好
电能质量高
-
利用率高
弃风弃光少
-
安全可靠
采用高效热管理技术,提前预警、多级防护的消防安全技术,降低电站安全风险
-
智慧运行
采用储能监控及能量管理系统,系统自动协调优化运行
- 华电内蒙古“梯次利用动力电池规模化工程应用关键技术”
1. 项目背景
华电内蒙古梯次利用动力电池规模化工程应用关键技术科技示范工程为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梯次利用动力电池规模化工程应用关键技术”的工程示范,主要目的是对科研项目整体研究成果进行集成和示范验证。项目位于内蒙古华电巴音风、光电场升压站南侧,巴音光伏场区内,总规模为10MW/30MWh。本项目重点解决在风光互补的新能源应用场景中,通过储能系统的辅助调控,以实现场站运行效益最大化。
2. 解决方案
该方案10.4MW/33.54MWh数字储能系统由26个数字储能集装箱系统组成。数字储能集装箱系统设计指标为:0.4MW/1.29MWh。数字储能集装箱主要由电池储能单元、能量交换系统(BCS)、双向变流器(PCS)、配电、消防、温控装置构成。数字储能集装箱系统采用40尺高柜集装箱(13000mm*2600mm*2896mm,35吨)内部分隔为电池舱和设备舱。电池舱内放置1.29MWh电池系统、空调,设备舱放置4台双向变流器、1台配电柜和1套电站预警及消防系统等设备。26个数字储能集装箱系统共计10.4MW/33.54MWh。
储能电站就近布置于新能源电站场区内,通过集电线路形式接入风光互补新能源电站的升压站混合母线,实现就地自动跟踪与调控运行。